˙
新闻与出版物
新《公司法》下股东必知:三招规避连带责任,守住财富安全线
Tue May 13 18:33:00 CST 2025 发布人:华诚小编

前言


新《公司法》实施后,股东责任边界更加清晰,但连带责任风险也同步升级。公司经营中,若股东行为触碰法律红线,轻则赔光出资,重则倾家荡产。本文从实务出发,拆解三类高发连带责任场景,助各位股东合规经营、锁定风险。


一、人格混同型连带责任:公司≠“私人钱包”


法律依据:《公司法》第23条

风险场景:股东财产与公司财产混同(如公账私用、共用财务人员),债权人可主张“刺破公司面纱”,要求股东对公司债务承担无限责任。


规避策略:

1.慎选公司类型

避雷一人公司:一人公司适用“举证责任倒置”,股东需自证财产独立,否则直接连带。

多人持股≠安全:避免“夫妻股东”“家族控股”等实质一人公司结构,司法实践中可能穿透认定连带责任。

                                                                                                                              2.严控财务独立

物理隔离:公司账户与股东个人账户严格分开,禁止无凭证资金往来;

人员独立:避免股东控制的多家公司共用财务、行政人员;

场所区分:公司经营场所与股东住所、其他关联企业物理分离。                                                                                                                                                                                                                      3.注册资本量力而行

虚高注册资本:若认缴资本远高于经营需求,可能被认定为“恶意规避债务”,触发人格否认;

过低注册资本:资本显著不足(如用10万元注册资本承接千万元的项目),债权人可主张股东滥用有限责任。                                                                                                                                                                                           实务提示:

●每年委托第三方审计机构出具《财产独立专项报告》,留存证据链;

●公司章程中明确禁止股东非经决议程序调用公司资金。


二、资本显著不足型连带责任:实缴出资是“防火墙”


法律依据:《公司法》第47条、第52条

风险场景:股东未实缴出资、抽逃出资或违法减资,导致公司偿债能力不足,债权人可要求股东在未出资范围内连带清偿。


规避策略:

1.理性认缴,按期实缴

5年实缴倒计时:新法要求全体股东5年内缴足认缴出资,逾期未缴将面临失权风险;

加速到期触发点:公司不能清偿到期债务时,债权人可直接要求股东提前实缴(无需等5年)。


2.严控减资程序

定向减资需全体同意:减少注册资本仅针对个别股东的,须全体股东一致通过;

债权人通知义务:减资须提前30日书面通知债权人,否则股东需在减资范围内承担补充责任。


3.禁止抽逃出资

红线行为:通过虚假交易、关联借款、虚构债务等方式变相抽回出资;

连带后果:抽逃出资股东需返还本金+利息,并赔偿公司损失(如违约金、诉讼费等)。


实务提示:

●实缴资金需备注“投资款”,并取得公司出具的《出资证明书》;

●大额公转私需附合同、发票等凭证,避免被认定为抽逃出资。


三、权利滥用型连带责任:股东≠“土皇帝”


法律依据:《公司法》第21条、第189条

风险场景:股东滥用表决权、知情权或控制地位,损害公司或债权人利益(如违规担保、转移资产),需承担赔偿责任。


规避策略:

1.表决权行使边界

禁止恶意操控:大股东不得以资本多数决剥夺小股东法定权利(如分红权、优先认购权);

重大事项“一致决”:修改出资期限、定向分红、公司解散等事项需全体股东同意。


2.合规行使知情权

正当目的限制:查阅会计账簿需书面说明用途,不得用于同业竞争或损害公司利益;

保密义务:股东获知的商业秘密若外泄,需承担侵权责任。


3.审慎提供担保

避免连带担保:股东为公司债务提供担保时,优先选择“一般保证”;

关联担保回避:股东会审议关联担保时,关联股东需回避表决。


实务提示:

●公司章程可设置“股东权利负面清单”,明确禁止自我交易、违规关联行为;

●建立股东会决议合法性审查机制,必要时引入律师出具法律意见书。


周律提醒


新《公司法》通过“责任到人”规则倒逼股东规范行为,但风险与机遇并存。股东需重点把握: 

证据意识:留存出资凭证、财务审计报告、股东会记录等关键文件;

程序意识:重大决策严格遵循法定步骤,避免因程序瑕疵导致决议无效;

底线意识:拒绝财务混同、抽逃出资、权利滥用三类高危行为。

对此,周律建议各位股东,定期对公司治理进行合规体检,及时修订公司章程;若已涉诉,应第一时间整理证据,争取抗辩空间。                                                            



本网站之内容旨在提供有关华诚的一般信息。本网站之内容不得被视为与访问者建立律师-客户关系,也不视为是为任何具体事宜提供法律意见。网站访问者应向律师咨询以获得专业法律意见。 对于任何争议的特定事实和情况,在没有获得恰当的法律或其他专业意见之前,本所客户和其他网站访问者不能将华诚网站上的任何信息作为采取行动与否的依据。

© Copyright 2000-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 沪ICP备15028801号 隐私保护 | 用户反馈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1317号

L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