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与出版物
劳动人事 | 用人单位与员工约定不买社保,合法吗?
Wed May 14 17:33:00 CST 2025 发布人:华诚小编

不少用人单位为降低用工成本,试图与员工私下协商“支付一笔费用代替缴纳社保”,而部分员工也因短期利益配合签署此类协议。但这种操作真的合法吗?本文明确提示:此类约定属于违法行为,对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均存在重大法律风险。


一、法律明确规定:用人单位为员工缴纳社保是法定义务


1.用人单位缴纳社保具有强制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七十二条规定,“社会保险基金按照保险类型确定资金来源,逐步实行社会统筹。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必须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缴纳社会保险费。”社保缴纳具有法定性、强制性和公益性,任何单位或个人均无权通过协议免除或变更该义务。

2.协议无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三条第一款规定,“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但是,该强制性规定不导致该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除外。”

即使用人单位与员工双方自愿签订弃缴社保的书面协议,也会因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而被认定为无效。


二、用人单位面临的法律风险


1.行政处罚风险:《社会保险条例》第八十六条规定,“用人单位未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由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责令限期缴纳或者补足,并自欠缴之日起,按日加收万分之五的滞纳金;逾期仍不缴纳的,由有关行政部门处欠缴数额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

2.民事赔偿责任:若员工因未缴社保导致无法享受医疗、工伤、生育等社保待遇,用人单位需承担本应由社保基金支付的费用(如工伤赔偿、医疗费等)。

3.补缴社保、缴纳滞纳金风险:如员工事后向税务机关投诉,要求补缴社保,则税务机关不会因为双方签订协议而不受理,仍然会正常受理,责令公司补缴社保,并加付滞纳金。

4.支付经济补偿金风险:《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二)(征求意见稿)》第二十三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有关不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约定无效。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约定不缴纳社会保险费,劳动者以用人单位未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为由请求支付经济补偿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若员工一旦反悔,以《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规定的“用人单位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情形为由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有可能需要为此支付经济补偿金。目前在广州,法院基于诚实守信原则,认为员工先同意不缴社保再以此理由解除劳动合同,并索要经济补偿金,违背诚信,从而不支持经济补偿金诉求。

相关案例:在(2022)黑03民终929号一案中,法院认为:审查国兴酒水商店能否以约定支付社保补贴的形式替代参加社会保险...据此,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不能以约定支付社保补贴的形式替代参加社会保险。具体到本案,刘国鹏一、二审期间提交的证据均不足以证实双方之间以每月发放现金的方式替代参加社会保险的约定存在,而即使双方有此约定,亦因该约定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而应认定该约定无效。故刘国鹏的此项主张既无事实根据,亦无法律依据,依法不予支持。第三、刘富强能否向国兴酒水商店主张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一)劳动者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据此,因前已阐述,国兴酒水商店未依法为刘富强缴纳社会保险费,在刘富强要求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况下,国兴酒水商店应当向其支付经济补偿。”

  

三、员工面临的法律风险


员工虽然短期内获得收益,但将面临以下隐患:

1. 社保权益丧失:如退休后无法领取养老金、就医后医疗费用无法报销等。  

2. 协议无效后需返还费用:若用人单位事后补缴社保,员工需退还已收取的“社保补贴”。 

相关案例:在(2024)津02民终7934号一案中,法院认为,案涉双方系劳动合同关系,根据法律规定,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必须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缴纳社会保险是国家强制性规定及用人单位的应尽义务。某某保安公司以向陈某嶺发放保险补助的方式代替其缴纳社会保险的义务,该约定应属无效,某某保安公司负有为陈某嶺补缴社会保险费的义务,现某某保安公司已履行完毕该项义务,本院予以确认。陈某嶺其作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应清楚签署《补充协议》《承诺书》及后附《补偿款项明细》的法律后果,现某某保安公司已经履行完毕补缴社会保险费的义务,一审判决认定陈某嶺所领取诉争两笔款项因给付目的欠缺构成不当得利应予返还并无不当,本院予以维持。


四、实务建议


(一)对用人单位:

1.依法全员、足额缴纳社保,避免侥幸心理;    

2.通过合理设计薪酬结构(如绩效工资)优化用工成本;  

3.对特殊岗位可考虑灵活用工(非全日制、劳务外包)降低社保负担。 

(二)对员工 

1.拒绝签署任何放弃社保的协议,及时向社保部门举报违法行为;     

2.留存工资条、社保缴费记录,发生争议时可通过劳动仲裁维权。 


本网站之内容旨在提供有关华诚的一般信息。本网站之内容不得被视为与访问者建立律师-客户关系,也不视为是为任何具体事宜提供法律意见。网站访问者应向律师咨询以获得专业法律意见。 对于任何争议的特定事实和情况,在没有获得恰当的法律或其他专业意见之前,本所客户和其他网站访问者不能将华诚网站上的任何信息作为采取行动与否的依据。

© Copyright 2000-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 沪ICP备15028801号 隐私保护 | 用户反馈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1317号

Lin